经济日报:促进养老服务形式多样化
来源:经济日报 李学迎
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经济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日报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促进是养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效率、服务优化服务供给结构,形式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多样是经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党的日报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发展迅速,促进在顶层设计、养老基础建设、服务服务成效与功能发挥等方面成绩显著,形式逐步建立健全了以居家为基础、多样以社区为依托、经济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制度框架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供给质量不断提升。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国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2万个,占全国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的88.9%。
养老服务的多样化形式,对于解决老年群众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有助益,能让老年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增加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比如,作为农村互助养老的主要形式之一,互助幸福院兼具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性质,成为近年来应对农村养老问题的有益举措。互助幸福院在设计时,充分考虑采光、取暖等功能,合理设置储藏室、卫生间、医疗室、活动室等生活设施,让入院老人既满足生活需求,又能实现老有所乐。同时,建设互助幸福院可以实现部分农村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离家不离村”的养老服务模式,改善这些老人的生活条件,有效缓解农村养老难题。
不过,当前我国的养老服务还存在服务覆盖面不大、服务功能较单一、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短板弱项。对此,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到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从财政的角度来说,要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领域“放管服”改革,积极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发挥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整合涉农惠农资金,打造村级老年友好型综合服务机构。要发挥好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合力,增加农村老人资产性收益,拓展多元筹资渠道。
从金融的角度而言,应进一步丰富养老储蓄产品,优化产品和期限结构。可采取一些临时流动性管理措施,如遇到储户大病等情况时,提供部分提前支取以及存单质押等服务,以更好地满足广大储户多元化需求。对于财政、税务等部门来讲,应在财政税收、产品准入等方面采取更多的支持政策。金融机构应着眼于养老市场长远发展,抓住存款、基金、信托、保险等业务,挖掘新产品和,构建更为完善的养老金融体系。
相关文章:
- 一图速览 | 11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 粤传媒:目前无体育彩票代购或代销业务 预计卡塔尔世界杯不会对收入产生较大影响
- 社会面病例增多是否与取消次密接有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回应来了
- 达实智能年内中标3.24亿智慧医院项目 连亏三年后业绩回暖净利增超 4倍
- 小米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4020万台,同比下滑8.4%
- 施耐德电气熊宜:数字赋能 全程减碳
- 财经TOP10|理想汽车销量断崖式下滑,海底捞、呷哺呷哺关店求生,爱尔眼科被罚70万
- 收评:港股恒指跌1.31%美团大跌8% 中字头领涨港股通标的
- “避风港”也无法独善其身,新加坡明年或陷入“双面经济”
- 比亚迪:近期对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传言均为不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