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碳卫星首次成功用于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定量监测
近日,国碳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碳卫星研究团队联合芬兰气象研究所团队,卫星首次利用中国碳卫星观测定量识别和计算城市碳排放,首次证实了中国碳卫星具有城市级别碳排放监测的成功城市测能力。在温室气体遥感监测合作协议支持下,用于氧化本研究联合使用了欧洲哨兵卫星的碳排二氧化氮观测。研究结果日前在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发表。放定
本研究联合应用了中国碳卫星二氧化碳观测数据和欧洲哨兵卫星的量监二氧化氮观测数据,选取了我国唐山和日本东京两个个例,国碳定量计算了人为碳排放和二氧化氮的卫星相关性。计算结果和排放清单给出的首次结果一致,论证了通过联合应用中国碳卫星和欧洲哨兵卫星的成功城市测协同观测,可以对二氧化碳/ 二氧化氮排放比例进行定量监测。用于氧化同时,碳排这也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空间监测人为活动碳排放的放定能力。
2016年12月,中国碳卫星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发射升空并在轨运行,成为世界第三颗温室气体卫星,目标是实现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柱平均干空气混合比的高精度监测,为碳排放科学研究提供卫星资料。中国碳卫星是一颗近极地太阳同步卫星。其上搭载了主载荷“高光谱分辨率大气二氧化碳探测仪”和辅助载荷“云和气溶胶偏振成像仪”。其中,主载荷高光谱分辨率大气二氧化碳探测仪,利用对地球反射的近红外/短波红外太阳辐射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探测。
2020年初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与欧洲空间局签署了温室气体遥感监测合作协议,推动中国碳卫星加入欧洲空间局第三方卫星数据应用计划,也表明中国碳卫星及其观测数据开始逐步走向世界。本研究在该协议的支持下,联合使用了中国碳卫星和欧洲哨兵卫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碳卫星的监测能力。
据介绍,我国下一代碳卫星的论证设计工作已经开始,卫星的研制工作也即将启动。新一代卫星将在进一步提升探测能力,以提高排放量估算的准确性,同时将具备协同的二氧化氮观测能力,用于更好地对人为碳排放量进行独立测算。(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责任编辑:娱乐)
- ·收评:沥青跌超5% 菜籽油、燃料油跌超4%,鸡蛋涨超2%
- ·G7推出对标“一带一路”的全球基建计划,各国专家这么解读
- ·安徽交通推介百余个项目总投资近4千亿元
- ·国台办:建立金厦大桥是民众的实际需求 民进党当局不应阻止
- ·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第三批适用增值税政策的抗癌药品和罕见病药品清单
- ·京东方A:随下半年旺季到来、促销拉动、新产品发布等方面影响,需求有望出现好转
- ·专家解读耐克2022财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中国本土品牌崛起,势必引发耐克在中国市场的策略调整
- ·高瓴张磊大胆进军碳中和,背后谁在撑腰?
- ·美国纽约州部分地区因暴风雪进入紧急状态
- ·黄河流域生态环保规划印发,部署8类重点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