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张奥平:LPR降息助私人部门“宽信心”,货币政策仍有空间!

张奥平:LPR降息助私人部门“宽信心”,货币政策仍有空间

时间:2025-07-08 03:56:08 来源:瞒心昧己网 作者:休闲 阅读:674次

中新经纬8月22日电 题:LPR降息助私人部门“宽信心”,宽信心货币政策仍有空间

作者 张奥平 增量研究院院长

8月22日,张奥助私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降息间2022年8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人部5年期以上LPR为4.3%。门货以上LPR在下一次发布LPR之前有效。币政1年期LPR较上月下降5个基点,策仍5年期以上LPR较上月下降15个基点。有空

此次LPR调降主要靠前期政策降息驱动(8月15日,宽信心央行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张奥助私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LPR是降息间由具有代表性的报价行,根据本行对最优质客户的人部贷款利率,以MLF利率加点的门货方式报价,即“LPR=MLF利率(政策利率)+商业银行加点”,币政各金融机构应主要参考LPR进行贷款定价。策仍LPR报价行报价时,将综合考虑自身资金成本、风险溢价和市场供求等因素。LPR会及时充分地反映市场利率变化。

自2021年12月新一轮降息周期开启至今,LPR共下调4次。2021年12月,1年期LPR下调5个基点为3.8%,5年期LPR为4.65%,维持不变;2022年1月,1年期LPR为3.7%,5年期LPR为4.6%,分别再次下调10个基点与5个基点。2022年2月至4月LPR保持不变;2022年5月,1年期LPR为3.7%,维持不变,5年期LPR下调15个基点为4.45%。2022年6月、7月LPR保持不变;2022年8月,1年期LPR为3.65%,5年期LPR为4.3%,分别再次下调5个基点与15个基点。

时隔3个月后,LPR再次启动降息,且5年期LPR再次大幅调降15个基点。其主要原因是,当前经济虽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仍有小幅波动,私人部门难以接力政府部门实现发力,经济难以实现内生性复苏(即企业贷款投资与居民贷款消费)。

从具体数据来看,7月新增社融7561亿元,创2017年以来同期新低,其中代表市场自主融资意愿的相关科目,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额扩大至2488亿元,企业中长贷由同比多增转为少增1478亿元,呈现出总量与结构双弱态势。

从经济先行指标PMI数据来看,7月PMI录得49.0%,再次降至收缩区间(3月49.5%、4月47.4%、5月49.6%、6月50.2%、7月49.0%),体现出中国经济景气水平有所回落,恢复基础仍需稳固。

此外,从大、中、小型企业PMI来看,其中大、中型企业再次降至收缩区间,而小型企业长期处于收缩区间。7月,大型企业PMI为49.8%,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中型企业PMI为48.5%,比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小型企业PMI为47.9%,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2022年以来持续处于收缩区间。中,小型企业相比大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更大,发展预期持续较弱,这是近两年多疫情多轮冲击所造成的“后遗症”,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的“痛点”问题。

笔者认为,经济实现内生性复苏的“钥匙”是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私人部门中居民消费是随着收入预期改变的,只有居民收入预期向好,居民才会增加消费。收入预期向好则需要企业实现投资发展,尤其是贡献80%以上城镇就业的中小企业实现投资发展,而企业实现投资发展的前提是具备发展的信心。所以,私人部门发力的大前提是市场主体具备发展的信心,信心越大,发力越大,反之则反。

此外,因从“宽货币”(增加基础货币)到“宽信用”(实体使用货币),中间也隔着一层关键的“宽信心”。当前因私人部门信心不足,实体经济实现“宽信用”依旧存在着较大障碍。

2022年7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宏观政策部分明确要求,“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财政货币政策要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货币政策方面要求,“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用好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

2022年8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有针对性加大财政、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笔者认为,此次LPR降息,体现出货币政策在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前提下,坚定“以我为主”积极作为,助力私人部门“宽信心”,从而实现“宽信用”。此外,后续货币政策仍将保持战略定力,维持边际宽松立场,不会急于转弯。

倘若后续经济发展中出现超预期的黑天鹅、灰犀牛事件,使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或市场主体,中小企业发展的预期与信心依旧较弱,经济内生性复苏动能不足,货币政策仍有空间,总量工具依旧在政策工具箱之中,结构性政策也将持续发力。(中新经纬APP)

(责任编辑:热点)

相关内容
  • 法媒:中国自行车手向巴黎奥运冲刺
  • 多国人士:北约东扩威胁地区安全 破坏和平稳定
  • “负个人所得税”你听说过吗?是否可行?专家:能鼓励就业、促进消费 可在部分地区短期试点
  • 邦达亚洲:美日货币政策差异明显 美元日元刷新24年高位
  • “洗衣液中的爱马仕”翻车,售后电话是空号?
  • 美国得州卡车惨案已致53死,司机曾伪装成受害者逃跑
  • A股走完2022年上半场:沪指半年跌超6.5%,创业板低点反弹30%!下半年又将如何演绎?(附解读)
  • 美国大亨爱泼斯坦前女友被判入狱20年
推荐内容
  • 外交部回应韩剧在中国播放:对同韩方人文交流合作持开放态度
  • 新增2.58万亿元!小微企业最受益 税务总局公布了这组数据
  • 国务院批复《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
  • 浙江应急厅:丽水机场项目附近发生滑坡压垮工地板房,致4死
  • 新势力8月成绩单:华为助攻问界破万,“蔚小理”爆冷掉出前三
  • 马鞍山市委原常委、秘书长何志中一审获刑10年